食源性传染病
相对于食物中毒,食源性倡导传染病通常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等);二是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等)。所以,食源性传染病很难确定受污染的食品和发生食品污染的场所,也因为如此,食源性传染病更难于预防和控制。
由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可以人传人,常在一个潜伏期内出现多个流行高峰。
1.食源性细菌传染病 细菌是食源性传染病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状的肠杆菌科菌种,如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核坂崎肠杆菌等;兼性厌氧革兰阴性弧菌科菌种,如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还有近年来成为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李斯特菌和空肠弯曲菌等。这些食源性病原体除可以食品为载体感染人类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外,更多的是引起食源性细菌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痢疾、出血性腹泻等。
研究发现,伤寒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不仅经水和病人传播,其实,由食物传播引起的病例也不在少数。
某些能引起肠道传染性病的病原菌也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霍乱弧菌除外),还有些病原菌在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同时易导致其它疾
|